歡迎訂閱 美食愛分享 新聞推播。

請點選「訂閱」後,再點擊「允許」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!

分享

妳做的辣椒油不香,絕對是哪裡出錯啦!來看看正宗的辣椒油工藝,你必須知道!

巴蜀民間,辣椒食用及加工的方法很多,如豆瓣醬、陰醬、紅醬、剁椒、泡辣椒和熟油海椒,其中,熟油海椒又稱熟油辣子、紅油、辣椒油等。

熟油海椒在川菜製作中運用極廣,無論是現在廣受關注的重慶小面,還是早已經被視為經典的蒜泥白肉、口水雞、擔擔面、紅油抄手、川北涼粉等,都會用到。
熟油海椒不僅可以調味,亦可作為輔料先加工成不同的調味品,然後再用於烹製菜餚。這裡,我想就熟油海椒的選料及加工工藝跟大家探討一下。

一、製作熟油海椒會用到的原料

紅油

植物原料:辣椒、芝麻、老薑、大蔥、洋蔥、香辛料。
油脂原料:植物油(菜籽油、大豆油、棕櫚油),​​動物油(豬油、雞油、牛油)。

二、對相關原料的解釋

辣椒

辣椒:如今市場上的辣椒品種繁多,按產地分就有四川的二荊條,貴州的朝天椒、七星椒、滿天星,河南的子彈頭、天鷹小椒,河北的新一代,山東的益都紅,雲南的涮涮椒等。
就我們常見的品種來看,二荊條香辣味適中,朝天椒又辣又香,滿天星辣而不紅,天鷹小椒紅而不辣,子彈頭和新一代都是色辣趨中,益都紅則是顏色最紅味不辣。

乾辣椒

熟油海椒,其實想要突出的是中間那個“熟”字,熟字在川渝人的味覺中有時也代表著焦香、煳香、酥香,這是因為辣椒粉在熱油的特定溫度條件下,處於碳化(焦化)臨界點之前所產生的香味。
當代食品科學研究已經證明:辣椒所含糖份和辣椒的各種成份在熱油中,在發生的牛頓流體和非牛頓流體共同物理運動後,經過美拉德熱化反應會產生高級醛,而這才是熟油海椒香味的基礎。



菜籽油

菜籽油具有特別濃郁的香味,而成為四川地區煉製辣椒油的首選油脂。菜籽油經高溫熬熟後,往往帶有一定的刺激氣味,這種氣味是因菜籽油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甙所致,這種香氣尤其不被外省人所接受。

在四川,加工菜籽油所用到的菜籽有三個品種:花菜籽、黃菜籽、黑菜籽。榨油的方法又分生榨和熟榨兩種,生榨比熟榨的出油率多。
最香的菜籽油,應該是用花菜籽熟榨出來的油,這種油在北川、平武等山區縣更常見。大豆油和棕櫚油雖然本身沒什麼特殊的香氣,但是因為這兩種油的市場價偏低,故現在也是百姓人家常用的油脂。

動物油脂

動物油脂與一般的植物油相比,有股不可替代的特殊香氣,可是在豬油、牛油等放涼後,又會生出一種油腥氣,因此,一般只是作為一種輔助的油脂,少量地添加於植物油中。
如果在煉熟油海椒時放多了動物油,那麼成品油就會部分凝固,正確的做法是:冬天把動物油控制在5%以內,夏天控制在10%以內。
煉熟油海椒時所加其他原料中,芝麻宜選用白芝麻,香辛料則一般會用花椒、八角、桂皮、草果等,加入紫草則是為其增色。

三、常見熟油海椒的種類

紅油



市場上主要有香辣紅油、麻辣紅油,而在一些餐飲店,廚師為了一些特定口味菜餚的需要,自製了一些紅油,比如鮮椒紅油(添加了新鮮辣椒)、泡椒紅油(添加了泡椒)、豆瓣紅油(添加了豆瓣醬)、火鍋紅油(添加了糍粑辣椒、豆瓣醬、香辛料)等。

四、熟油海椒的傳統加工工藝

我們以傳統的用菜籽油煉製熟油海椒為例,來給大家解釋一下工藝流程:

第一步

將辣椒剪成節並除去籽以後,把籽放乾淨鍋裡炒焙成金黃色,剷出來攤開晾涼;另將辣椒筒下鍋,加少量的菜油炒酥脆後,也剷出來攤開晾涼,然後將兩者一起舂碎(舂出來的更香)或粉碎成片狀或粉末狀。

第二步

把五至十倍辣椒粉重量的菜籽油下鍋,升溫至240℃(即一般說的八成熱),目的是使菜籽油熟化;



第三步

待離火晾冷至180℃左右時,撒入水洗芝麻炸約20秒(以芝麻大部分已漂浮在油面為準),用細漏勺撈出芝麻並攤開晾涼,另外放入姜、蔥、洋蔥,以及用熱水浸泡過的香辛料,待開小火炸至都已變得焦黃,再把料渣撈出來丟棄。

第四步

當油溫降至180℃時,把油慢慢倒入辣椒粉當中,邊倒油邊攪拌,最後把晾冷的芝麻也加進去,混合均勻即成。也可在鍋裡留少量的油,待油溫降至120℃時,加入紫草浸泡至油已降至常溫,才將紫草撈出廢棄。把泡過紫草的油加到煉製的辣椒油當中即可提色。
注意:在辣椒籽乾炒並經過粉粹後,會生出一種很誘人的香氣,這是辣椒籽含有類咖啡因成份的緣故。煉好的辣椒油一般要密封兩天以上才用,最好是在一個月內就用完,因為放的時間長了香味會揮發,不過辣味不會降低。

五、溫度對香味的影響

對辣椒的前期處理分為兩種:第一種是將生辣椒直接粉碎;第二種是將辣椒籽和辣椒筒按上述方式分別加工以後再用。

第一種適用於低溫和中溫油的煉製,第二種則主要用於高溫油的煉製。一般說來,高油溫的主要體現香辣風味,比較搶味,低油溫的則為更多地突出辣味,中油溫的則為體現辣椒的色度。
還有一種是在80℃~100℃之間長時間地浸提,主要是想要辣椒的自然風味。補充說一點,關於油溫“幾成熱”的說法,一般是以300℃為參數來劃分的,每一成代表著30℃,比如說七成熱,其對應的油溫就應該在181~ 210℃。

高溫180℃左右煉出來比較香;中溫150℃左右煉出來油的顏色更紅亮;低溫120℃左右煉出來,辣味比較重。不同油溫對辣椒粗粉香味色澤的影響:
90℃:辣椒具有生青味,油色紅黃,辣味重,油味重。
120℃:辣椒稍有香氣,油色淺紅,辣味重,油味重。
150℃:辣椒有香味,油色紅色,辣味略輕。
180℃:辣椒有熟香和煳香,油色暗紅,辣味略降,辣椒粉個別變褐。
190℃:辣椒具有煳香,油色黃褐色,辣味明顯降低,辣椒粉變褐。
200℃:辣椒焦煳味嚴重,油色暗淡,辣味略有,辣椒粉發黑。(為了對油溫進行控制測量,建議大家網購那種價格在50元左右的紅外線溫度計。)

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,180℃~190℃是辣椒油提取香味比較理想的溫度,120℃~180℃時,是辣椒色澤提取的理想溫度。提醒一點,辣味往往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,所以我們要注意控制好油溫。
六、熟油海椒規模生產的質量
評定測定熟油海椒質量高低的主要指標為酸價和過氧化值:
酸價:或稱中和值、酸值、酸度,是對化合物(例如脂肪酸)或混合物中游離羧酸基團數量的一個計量標準。在脂肪生產的條件下,酸價可作為水解程度的指標,在其保藏的條件下,則可作為酸敗的指標;酸價越小,則說明煉出來的油脂質量越好。

過氧化值:這是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程度的一種指標,它能說明產品是否因為被氧化而變質。
在辣椒油的煉製過程中,由於油品質的優劣,油自身不飽和脂肪酸所佔比例的多少,煉製辣椒油時油溫的高低,還有儲存條件的好壞等因素,都會影響其酸價和過氧化值,尤其是油中不飽和脂肪酸所佔比例多的(如添加雞油)容易變質,因此,在辣椒油煉好以後,還要防止其“哈變”。
以上只筆者多年來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對辣椒油的製作體會,說出來也是想听取各位朋友的意見,當然,也希望我文中所談到的內容對大家有些幫助。

{DM_AfterContent}
Reference:
  • TAG:

精選好文

{DM_BeforeComment}

推薦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