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 美食愛分享 新聞推播。

請點選「訂閱」後,再點擊「允許」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!

分享

13個很​​重要又被忽略的做菜技巧,學會了你就是大廚!

烹飪技巧和做菜奧妙想必是每個美食愛好者都想學的技能,俗話說做任何事的最高境界就是隨心所欲,這句話放在美食領域同樣適用。

​但對於沒有學過廚師的人來說,廚房,似乎變成了一個“事故”發生率極高的地方。比如:菜炒著炒著就蔫了;鹽撒著撒著就多了;魚做著做著就腥了……讓人不堪回首。
其實要想做出和大廚一樣美味,是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的。今天小編就為你分享一些很重要又容易被忽略的烹飪技巧,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。

技巧1:燒青菜時,要在出鍋之前再放鹽。同樣是一把青菜一把鹽,而自己做出的炒青菜總是蔫蔫的那個口感,還變了色,原來是我們做錯了這一步。我們大多數人在炒青菜時,總著急著放鹽。其實太早放鹽,容易讓鹽跑到菜裡去,菜裡的水就會流失,所以就不那麼清脆鮮美了。出鍋前再加鹽,不僅不會讓鹽跑進葉菜內部搗亂,還能讓人在接觸葉菜表面的時候就感受到鹹味,從而起到減少鹽的攝入量。

技巧2:做蛋炒飯之前,先用雞蛋液把米飯拌一拌。平時,我們做蛋炒飯,米粒不散,蛋液進不去,雞蛋和米飯沒有融合,口感很差。大廚教你一招,在做蛋炒飯前,先用蛋液把米飯拌勻,讓蛋液把米飯包裹起來,因蛋液滑、黏性差,所以在炒的時候飯粒之間就很難抱團了。
技巧3:煲肉湯記得要前先焯水。如果不想吃到血團等雜質和滿嘴的肉腥味,就記得先焯水喲。用涼水下鍋焯水,水要沒過肉,水燒開後再過個1-2分鐘撈出來,焯水的時候,還可加入大蔥、薑片或料灑,這樣肉的表面不容易快速凝固,煲出來的湯和肉既鮮又嫩,還沒有腥味。你也來試試吧!



技巧4:除了料酒和姜,這些食材也能去腥。燒菜時,我們一般有3種方式去腥:一是浸泡法,把肉浸泡在水里幾個小時,或者用自來水沖,把血水沖洗掉;二是用蔥薑蒜醃製,可以去除腥味;三是加入料酒或者黃酒,甚至可以加入白酒,酒精在揮發的過程中能帶走異腥味。

技巧5:熬魚湯前先把魚兩面煎一下。濃白的魚湯,是激發人們食慾的關鍵,也是每個煲湯人的努力追求的夢想。魚湯濃白的原因是魚體內富含的蛋白質,但是這些蛋白質非常頑固,燉魚時,不會輕易溶解於水,這時候就需要先用油煎。煎魚時,熱油破壞了魚表面組織,蛋白質就很容易溶於水了,而當熱水倒入煎過的魚身上時,沖散了油滴,氨基酸疏水的一頭會很快抱住小油滴,這些分散的小油滴,在光的折射下就會呈現我們所看到的乳白色。

技巧6:蒸魚的時候要等水燒開後再上鍋蒸。蒸魚時,水開了再上鍋蒸,這樣可以讓魚的表面快速變性凝固,從而鎖住汁液,讓魚肉變得更加鮮美。乘著周末,趕緊買一條魚來練練手吧。
技巧7:爆炒腰花或豬肝時先用料酒和醋先醃製。然後用蒜頭和洋蔥進行爆炒,這樣做的腰花不僅沒有血水,還會發大一倍,而且吃起來更加過癮。
技巧8:燒肉菜時,在起鍋前加少許醋。肉類遇到酸會變嫩,但很多肉菜吃起來不但沒有酸味,而且卻有一絲絲說不清的醋香,其實那是在出鍋前加了一小勺的的起鍋醋,起鍋醋適用於絕大多數肉類炒菜。



技巧9:熬骨頭湯時加熱水才能熬出乳白色的湯。熬湯一般人都覺得特難把握,多一點水就多了,少一點水又煮乾了,添水似乎成了技術活。骨頭里的膠原蛋白遇熱變成明膠,熱水里的明膠是溶於水的,明膠會包裹住骨髓裡釋放出的小油滴,而這些小油滴在光的照射下,就會呈現出乳白色。而如果你加了冷水,凝固的明膠無法包住小油滴,你得到的就是油汪汪的湯,讓人失去了食慾。

技巧10:炒的菜太辣時加點醋。一不小心辣椒放多也是有的,這時候可以加點酸,比如檸檬汁或食醋。辣椒在酸性環境下會降低辣度,同時酸味還會分散嘴巴對辣味的感受。真不敢想像,沒有醋的酸辣粉會是怎樣的。

技巧11:炒菜時先炒辣椒再爆香蔥薑蒜。蔥薑蒜和辣椒是每個人烹飪的必需品,一定要遵從溫油放辣椒,油熱放蔥、姜、蒜的原則,把這些材料炒香後再放菜,這樣做出來的菜味道更香更美味。



技巧12:燒菜的時候鹽多了加點菜或糖。生活中,大家都遇到過菜炒的很成功,就是鹽放多了,這可怎麼辦?要不涮著水吃?這樣沒油沒鹽,有些寡淡。不如加點菜,搭配一些容易熟的菜進去,比如青椒、紅椒,既降低了鹽的濃度,還增加了菜的種類,會更加健康營養。此外還可以加入一些白糖,雖然起不了降低攝鹽量的作用,但可以改善鹽味,不至於鹹的讓人吃不下去。

技巧13:炒綠葉類蔬菜時要把握好時間。不要炒的時間過長,否則綠葉菜不僅口感變老也會破壞蔬菜中的維生素。高溫容易破壞蔬菜中的維生素,所以在燙蔬菜的時候也不要燙太長的時間,幾秒鐘就OK了。另外想讓蔬菜更好吃的話,快出鍋前加一點點糖,會讓炒菜更加鮮美,你不妨也來試一試。

{DM_AfterContent}
Reference:
  • TAG:

精選好文

{DM_BeforeComment}

推薦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