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 美食愛分享 新聞推播。

請點選「訂閱」後,再點擊「允許」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!

分享

羊肉這麼吃,味道太香了,不下酒可惜啦!

在宋朝,做官就等於吃羊肉,因為羊肉是作為員工福利包含在俸祿裡面的。
羊肉的俸祿,在宋朝被稱為“食料羊”,相當於餐飲補助,數量多少會根據工作地點和職務高低來決定,兩隻到二十隻不等,差距很大。如果遇到喜事,還會得到額外的獎賞。宋朝人喜愛羊肉的程度,可見一斑。

先來一份烤羊的盛宴感受一下?
宮廷裡面更是將羊肉指定為主要肉食。自開國初期,宋朝就立下“止用羊肉”的飲食規定。初衷就是勸誡皇族切莫在吃喝上過於奢靡,少打山珍海味的主意。
而且這種羶肥的食材很對北方人的胃口,深受北宋皇室的喜愛。御膳餐單上常見的羊肉料理會有:
熟肉加香料醃漬的“羊肉旋鮓”,選肋排明火炙烤的“炙子骨頭”,整隻入坑爐裡烤熟的“坑羊”,切絲後用皮子包作卷狀、以油炸熟的“羊肉簽”、“羊頭簽”。

聽這個形容,“羊肉旋鮓”大概就是羊肉串的感覺吧
到了南宋由於都城南移,宮廷在沿用羊肉的同時,加入了更多當地盛產的海鮮河鮮作為補充。而豬肉,被視為不入流的平民食材,宮廷中豬肉的總用量僅為羊肉的百分之一,然而,作為內臟的豬腰與豬肚卻出奇的受歡迎。
在宋朝的時候,吃羊肉是一種身份的象徵。有一個比較好玩的現像是,有些讀書人考取功名的目的就是為了能有身份的吃上羊肉。

立冬之後,才知道:不到冷的時刻,不懂暖的意義。
陸游在《老學庵筆記》中寫道,在北宋文豪蘇軾的家鄉川蜀,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:“蘇文熟,吃羊肉;蘇文生,吃菜羹。”
讀蘇軾的文章,會讓人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學造詣:通今博古、立意新鮮、措辭典雅、字句節奏舒暢,不愧為殿堂級文學家。



當然,冬天來一碗羊肉湯也不失為一個機智的選擇。
所以當時的讀書人為了在文化界嶄露頭角、在考場上贏取功名,過上享用羊肉的美好生活,讀書人會下大工夫去研習和模仿,希望自己也能寫出像蘇軾一樣的文章,畢竟誰也不想每頓都吃菜羹。
冬天進補,羊肉必為首選,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,羊肉可以驅寒補氣,但並非人人都適合哦,開來看看羊肉怎麼吃比較合適吧!
羊肉溫補
羊肉性溫,對於有虛寒病症(陽虛)、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的群體來說,有大補的作用,還有想要增胖的竹竿一族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吃些羊肉,但體熱偏型的親還是不要多吃。

羊肉怎麼做

孜然羊肉

肉美味足
對羶味敏感星人來說
吃羊肉多少有點不太適應
唯有調料一重壓一重才有效
辣椒茴香自然少不了



食材
醃漬:
1斤羊肉
3茶匙孜然粉
1茶匙玉米澱粉
1湯匙油
1湯匙生抽醬油
1湯匙紹興黃酒
配料:
2湯匙小茴香
2個紅辣椒
半茶匙辣椒粉
2個蔥
1/4茶匙糖
香菜

步驟
1.紅辣椒、蔥切成小塊;把羊肉洗淨後切塊放入碗中,與醃漬所用的調料拌在一起,醃30分鐘;

2.將炒鍋加熱,倒入小茴香炒香後,關火盛出;

3.用大火將炒鍋加熱,直到它開始冒煙,倒入兩勺油,放入醃好的羊肉,翻炒至羊肉呈棕色;



4.然後倒入炒好的小茴香、辣椒、辣椒粉、糖、鹽、香菜、蔥,攪拌均勻,翻炒兩下就可出鍋了。

{DM_AfterContent}
Reference:
  • TAG:

精選好文

{DM_BeforeComment}

推薦文章